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资料图片
永远到底有多远?对于个人来说,宇宙就是永远,似乎永不知所初,永不知所终。然而,试探永远的半径,人类不知疲倦。这不,《科学》杂志说,在茫茫太阳系飞行了36年之后,美国航天局“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抵达距离太阳大约180亿公里的太阳系最外边疆,随时可能飞出太阳系,成为跨入星际空间的首个人造物体。
对时间来说,永远由每一刻构成,对宇宙来说,永远可能就是那几百亿光年的半径。从征服家门口二里远的山路,到征服地球4万公里的周长,再到征服地球和月球间38万公里的距离,以及如今征服太阳系180亿公里半径,人类的探索能力一度呈现加速状态,“永远”的定义也飞速变化。
从远古的走遍全球似乎永远不可能,到后来的飞出地球似乎永远不可能,永远的含义确实在变。后来,这些都“永远”可能了。可见给人类定义的“遥不可及”,本身就不靠谱。
现在,我们已经在路上,“旅行者”1号即将飞出太阳系,这是人类即将第一次向不熟悉的空间进发,是向宇宙发出人类微弱而意义重大的第一声叩问。你说,人类定义的“永远”到底还有多远?
至于那些光年级的距离,似乎并不是主要障碍。虫洞效应、曲率飞行,这些看似幻想的星际航行理论,都带有爱因斯坦等人雄厚物理研究论述的影子。而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富创意的旅行设想。
问题是,人们现在还怀有太空探索的雄心吗,还关心那些基础科学吗?
IT技术的流行,让人们误以为它代表了全部的科技,安于技术上的互联。“旅行者”1号的壮举,让人们为之一振,它能否打动这个越来越像宅男的“人类”?让人类进一步认识到探索宇宙的意义?
“旅行者”1号将不断用它的飞行距离,叩问着人类内心:我们能否像先人那样思考如何在宇宙中更有出息?能否像先人那样更加外向进取?
经济危机下,不少国家削减航天经费,有的则安于吃老本,“旅行者”1号也是36年前的老古董。在一片安于现状的气氛中,我们可喜地看到,至少中国人从探测月球到载人航天,没有停下步伐。
三十亿年前,在远古浑浊海洋中诞生了第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有机分子,对于它,地球似乎是浩大无边的,然后经过漫长而曲折的进化,地球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智慧文明。回首背后这条漫漫长路,我们感慨万千,从混沌懵懂到逐渐掌握命运,正是敢于探索提升了人类自己。
探索之路上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一步。随着科学进步,人类将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而不是越来越多的限制。可以把永远变短,“旅行者”1号用它的行动,成全了人类对自身的叩问。
央视栏目
|
百家讲坛
|
走近科学
|
探索发现
|
读书
|
自然传奇
|
地理中国
|
科技之光
|
绿色空间
|
讲述
|
我爱发明
|
人与自然
|
科技人生
|
中华民族
|
人物
|
夕阳红
|
欢聚夕阳红
|
走遍中国
|
状元360
|
大家
|
见证·发现之旅(停)
|
创新无限(停)
|
重访(停)
|
见证·亲历(停)
|
科技博览(停)
|
天下大观(停)
|
百科探秘(停)
|
科学世界(停)
|
见证·影像志(停)
|
卫视栏目
|
档案
|
杨澜访谈录
|
丝路发现
|
世界游
|
自然密码
|
这里是北京
|
天下收藏
|
影像世界
|
魅力发现
|
漫游日本
|
故事甘肃
|
今日往事
|
文明中华行
|
武当百谜
|
经典人文地理
|
新杏坛
|
行者
|
中国游
|
玩转地球
|
记忆之红色经典
|
故事中国
经济 | 社会 | 军事 | 文化 | 科技 | 自然 | 历史 | 人物
古迹遗址 | 经典纪录 | 名著名家 | 事件 | 悬案秘闻 | 国学 | 自然发现 | 战争 | 生命星球 | 武侠寻踪 | 名家大师 | 民生 | 动物 | 人文 | 未解之谜 | 宇宙奥秘 | 科学探索 | 海洋 | 专家 | 三国 | 刑侦案件 | 宗教 | 历史揭秘 | 生活 | 民俗民族 | 人体 | 建筑工程 | 气候 | 能源环保 | 运动 | 慈禧 | 皇帝 | 女性 | 女皇女王 | 明星艺人 | 收藏 | 灾难 | 名人 | 红楼梦 | 文化艺术 | UFO | 易中天 | 历史时刻 | 清朝 | 奇幻科技 | 奇趣 | 航空航天 | 中国皇帝 | 考古探秘 | 时尚 | 密档 | 人文地理 | 史说天下 | 国粹 | 行游 | 皇陵 | 二战 | 臣相 |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