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戚谢邹喻
原标题:
按顺序,我希望在这一讲能够讲完“戚谢邹喻”。
戚姓。姓氏源流:1,出自姬姓,春秋时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惠孙的子孙称为孙氏。惠孙的七世孙孙林父在卫献公时任上卿。孙林父因在国内失宠,先后出奔晋国和齐国,卫殇公时归国,受封于戚邑(今河南省濮阳市戚城,现有遗址)。当时,戚邑是晋、郑、吴、楚各国交通要塞 ,濒临黄河,有险可据,平原沃野,堪称乐土。孙林父的支庶子孙恋居戚城,遂以封邑名命姓,形成戚氏。但是,说戚姓的姓源只有一个,即孙氏的戚邑,则未必;2,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公族之后有戚姓;3,满族有戚姓,世代居住在沈阳。景颇族泡戚氏,汉姓为戚。白、蒙古、回、苗、土家族都有戚姓。
戚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灭亡后,有迁移到今天江苏、山东间的。魏晋南北朝,又从这里迁到今天安徽、浙江、江苏南部。隋唐时已经广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唐末,再次南迁,出现在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两宋时,戚姓集中到今天浙江金华、江苏常州一带。元代以后,更往南迁到云南、广西。明初,山西戚姓又有南迁的。明末,戚姓去往台湾。清时,山东戚姓迁往东北。
戚姓宗祠里常见“抗倭盛名远,防海功德高”,这讲的当然是戚姓的骄傲戚继光了。明朝的时候,由于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酿成了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患。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东牟平人。嘉靖中,任都指挥佥事,在山东备倭。他曾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自己消除倭患的决心和志向。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从山东调到浙江抗倭,他看到卫所官军毫无作战能力,而人民却英勇抗战,于是招募义乌等地的农民和矿工3000人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长枪、重矢等武器的特点,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戚家军名闻天下。戚继光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和明朝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杀敌救民无数,逐渐肃清了浙、闽的倭患。
戚姓在今天排第227位,人口约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8%左右。
搜索更多 百家讲坛 百家姓 的新闻
- 2013-03-06 01:05:35 《百家讲坛》 20130305 百家姓(第一部)2 赵钱孙李
- 2013-02-08 12:40:00 《百家讲坛》 20130208 百家姓 (第一部) 13 云 苏 潘 葛
- 2013-02-07 12:30:00 《百家讲坛》 20130207 百家姓(第一部) 12 柏 水 窦 章
- 2013-02-06 12:30:00 《百家讲坛》 20130206 百家姓 (第一部) 11 谢 邹 喻
- 2013-01-29 13:21:15 《百家讲坛》 20130129 百家姓(第一部) 3 周 吴
- 2013-01-27 12:30:00 《百家讲坛》 20130127 百家姓 (第一部) 1 我从哪里来
- 2013-02-19 12:45:00 《百家讲坛》 20130219 百家姓(第一部) 24 安常
- 2013-02-18 12:45:00 《百家讲坛》 20130218 百家姓 (第一部) 23 毕 郝 邬
- 2013-02-16 12:45:00 《百家讲坛》 20130216 百家姓 (第一部) 21 贺 倪 汤
- 2013-02-14 12:45:17 《百家讲坛》 20130214 百家姓 (第一部) 19 费 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