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奚范彭郎
原标题:
接着就是“奚范彭郎”。
奚姓。1、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奚姓出自任姓,夏车正奚仲之后,以王父子字为氏。”奚姓的始祖是禺阳。禺阳为黄帝二十五子之一,受封于任地(今山东省济宁),故为任姓。禺阳裔孙名仲,食采于夏王朝管辖区的奚地(河北省承德一带),史称奚仲,官任夏朝的车正(管理和制作车舆的民)。奚仲是夏禹之臣。初黄帝作车,少吴加牛,奚仲加马,乃命奚仲为车正。造不同式样的车,安装不同的标志,以别尊卑等级。奚仲原居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后迁于邳(今山东省微山西北)。奚仲的后代就用“奚”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奚氏。2、中国古代北方兄弟民族改姓,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有奚氏。
奚姓人口不多,但是有些人认为这是中国最早见于记载的一个姓,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迁徙流布的情况也不太清楚。现在全国都有分布。
奚姓对中国文化有独特的贡献,千万不能小看。我这里就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奚陟摆茶会。茶道兴起于唐代。按封演的说法,最先总结和阐述“茶道”的是陆羽。但是,当时“茶道”在生活中是如何具体展现的,却很难找到详尽的文献记载。只有北宋之初宋太宗敕撰的《太平广记》记载的奚陟摆茶会一事,奚陟为唐代宗大历末年进士,唐德宗时累进中书舍人,也为陆羽同时代人。奚陟成为吏部侍郎的时候,饮茶已为世人所推崇。奚陟这人本性奢侈,他备置了一整套在当时即使是公卿之家也不见得会有的稀奇而精致的茶具,如风炉、越瓯瓷盏、碗托和角匕等。有一天天气正热,他邀请了官署里的一批同僚来家中大厅里举办茶会。当时来的客人有二十多人,奚陟坐在东侧首位,奉茶劝进的人却从西侧的客人处开始敬茶。二十多个人喝茶却只有两个茶碗,茶量又很少,客人喝茶时还不时嬉笑、闲谈,所以茶碗的传递越发慢了。由于天热口渴,奚陟望着迟迟不过来的茶碗,渐渐烦躁起来。正在这时,一位不知趣的下属抱着一大堆账本和笔砚进来,摆在奚陟前面的案桌上,要他签押。奚陟打量这人,只见他满脸油汗,长得又胖又黑。正处极度焦躁的奚陟厌恶之意油然而生,猛地一把将他推开,怒道:“拿到那边去!”这位不幸的下属冷不防被猛推一把,人与案桌一起翻倒在地,砚墨四溅,他的脸上以及那些账本都被染得乌黑一片。众人大笑。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这个茶会非同一般,而是很有些讲究的,比如要有一套很精致的茶具,二十多个人分坐在东西两侧,由专门的奉茶人按一定秩序为客人敬茶,客人只用两只碗悠闲地喝着,而且茶量不多。两只碗喝茶到底是像浓茶那样传递着喝呢?还是用两只碗替换着点一碗,喝一碗呢?这虽然不太清楚,但熟知现代日本茶道的人一定会看出,这茶会的礼仪和日本茶道中的一些“做法”是有相似之处的,如对茶具的重视、主客座位的位置、专门的奉茶人和敬茶的秩序等等。日本茶道从这一记载中似能看出其渊源。当然,奚陟所摆设的这次茶会,离真正意义上的茶道还相距甚远,仅具茶道之形式,而无茶道之境界,更无茶道之精神,以这场茶会的主人溪陟的最后行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第一个故事提到墨,墨也和奚姓有关。第二个故事就讲讲制墨高手奚廷圭。文房四宝中的一宝“墨”,是我国传统书画中的重要用品。它形成了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独特风格。没有“墨”,书画艺术无从谈起,“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书画的效果。“墨”除了使用的功能外,它的造型汇集了绘画、书法、雕刻和传统工艺的技巧,也是一种特有的工艺品。自古以来也得历代收藏家的珍藏。墨在我国是何时发明的,尚无定论。在我国见到最早的古墨实物,是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代墓葬中出土的古墨。自古以来,我国都很重视墨的制作,先后涌现出许多制墨名家。奚超、奚廷珪就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的最杰出的制墨高手。奚超、奚廷珪父子,五代时南唐易水(今属河北省易县)人,是以制墨为业的工匠。当时社会动乱,奚家父子全家移居歙州(今安徽省歙县)继续以制墨为业。他们认真研究了前人的制墨经验,总结了制墨中的实践经验。加上歙州当地有着茂密的松林,是制作墨的极好原料。奚氏父子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认识到,墨的黑度与制墨用的松烟炭黑的纯度及颗粒大小有极大的关系。墨色黑亮,炭要黑纯,粒子要细,灰分要少,则分散度高。他们一面精选用料,改进配方,一面改革制作工艺过程。经过艰苦的劳动和创造性的生产,精心加工制作,终于制造出了“坚如玉,文如犀”和“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优质佳墨。这种墨相传浸泡在水中三年也不坏,得到了文人墨客们很高的评价,因而,使“廷珪墨”驰名中外。南唐李煜酷爱佳墨。对于奚超、奚廷珪父子在制墨上做出的杰出贡献非常赏识,封奚超为墨官,全家被赐“国姓”李氏,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奚廷珪制墨的高超技艺得到了后人的高度珍视,使歙州制墨形成独特的传统,世世代代把奚廷珪的制墨技术继承和发展留传下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根据我手头的资料,在1987年,奚姓排在第223位,而在2006年排在第281位,人口约19万。
搜索更多 百家讲坛 百家姓 的新闻
- 2013-03-06 01:05:35 《百家讲坛》 20130305 百家姓(第一部)2 赵钱孙李
- 2013-02-08 12:40:00 《百家讲坛》 20130208 百家姓 (第一部) 13 云 苏 潘 葛
- 2013-02-07 12:30:00 《百家讲坛》 20130207 百家姓(第一部) 12 柏 水 窦 章
- 2013-02-06 12:30:00 《百家讲坛》 20130206 百家姓 (第一部) 11 谢 邹 喻
- 2013-01-29 13:21:15 《百家讲坛》 20130129 百家姓(第一部) 3 周 吴
- 2013-01-27 12:30:00 《百家讲坛》 20130127 百家姓 (第一部) 1 我从哪里来
- 2013-02-19 12:45:00 《百家讲坛》 20130219 百家姓(第一部) 24 安常
- 2013-02-18 12:45:00 《百家讲坛》 20130218 百家姓 (第一部) 23 毕 郝 邬
- 2013-02-16 12:45:00 《百家讲坛》 20130216 百家姓 (第一部) 21 贺 倪 汤
- 2013-02-14 12:45:17 《百家讲坛》 20130214 百家姓 (第一部) 19 费 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