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候选组织]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心灯社”事迹介绍

首播

重播

    “点亮心灯——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活动介绍
    “点亮心灯——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活动是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心灯社自创的校园文化品牌暨志愿者活动项目,旨在通过走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了解这个特殊的青少年弱势群体,关爱他们的生活与成长,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同时,通过社会调研和宣传,志愿行动也向社会传播了平等对待、共同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理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号召力。
    2007-2011五年里,我院积极组织200余人次,走访了金华市,宁波象山县,嘉兴平湖市,杭州萧山区、富阳市,丽水庆元县、青田县,衢州衢江区、柯城区、开化县、常山县、龙游县及江山市等地的140余个乡镇、街道的500余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给他们送去了关爱,疏导了心理,帮助他们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并与一些重点关爱对象建立了长期联系,给他们以积极帮助,为部分贫困低保家庭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这种走访并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活动方式,深入、全面地了解并及时关爱了服刑人院未成年子女,形式新、内容实,走在了我省乃至全国前列。
    持续五年的活动,已结出结出了累累硕果。学生根据活动撰写的调研报告先后获得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届“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特等奖和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志愿者团队先后获得浙江省2007年大学生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和杭州市2008年大学生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该活动还被评为2009年浙江省优秀志愿者活动项目。
    同时,关爱活动在各地产生了良好影响,得到《浙江日报》、《青年时报》、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衢州日报》、《浙江法制报》、开化新闻网等家媒体的肯定与报道。

    积累每天的第25个小时   

    新世纪、新时代,如今社会大潮中,在报刊杂志上使用最多的字眼莫过于“改革”、“创新”。或许你会问:“究竟什么是创新?”鲁迅先生曾说:“什么是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踩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是的,这就是创新——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政治经济,小到个人思维,在点点滴滴处,在分分秒秒里,“创新”与我们如影随形。“一百个读者的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的心底对“创新”也注释着不同的内涵。
    “我用别人睡觉的时间写作,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写作.”鲁迅先生说.然而他——一名昔日的监狱人民警察,而今,四十而不惑,用每天24小时里挤出积累的第25个小时及剩余的生命开辟出了一条源于爱的创新之路!
    故事还要从我一年前在某监狱实习说起:饶队长是我的实习指导。在实习的日子里,那天下午的一幕让我永生难忘——一个面色苍白,头发蓬乱的中年妇女领着大约7、8岁的女儿来探望狱中的父亲。小女孩的父亲因过失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会见之后,在把她们送往分见监区门口的途中,小女孩突然拉着饶队长的衣角,仰着头问道:“警察叔叔,什么时候才到32号呀?”饶队长笑着追问道:“32号你要干什么呀?”“爸爸说他要到32号才可以回家,到那时候我就可以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有爸爸妈妈陪我一起去开家长会了,同学们也不敢再欺负我,不会再骂我是杀人犯的小孩,是没人要的孩子了……”我看着这张天真可爱的脸蛋,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事发生后不久,饶队长给分监区所有监狱干警及我们实习学生开了个会,会上他把故事中的那一幕叙述了一遍,说道:“朋友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难道你不感到心痛吗?他们是无辜的孩子,却背负着犯罪罪名;他们是未成年人,却被社会遗忘;他们是弱势群体,却得不到社会更多的关爱;他们有漫长的未来,却不知路在何方?如今,“希望工程”的诞生,似春日的甘露滋润着每位失学少年的心,使他们重返学堂;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像冬天的暖炉呵护着每位孩子的心,让他们不再彷徨。然而,“罪犯子女”这一群庞大的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弱势群体,他们乃至比“失学少年”、“留守儿童”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他们渴望更多关注!他们更期望得到社会的平等对待……话刚落音,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石破天惊:其实我很早就在考虑这件事,‘我已经向上级领导申请了辞职,我会用我所积累的第25个小时去为关爱罪犯子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无独有偶,在今年暑假,我随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教育学老师和心理学老师及派出的十余名学生赶赴浙江宁波象山县进行“关爱罪犯子女,共创和谐社会”暑期实践活动。根据监狱提供的资料,我们来到象山县一新型生态农庄,对其中罪犯子女的生活、学习及成长的经历和心理健康等情况做一些调查了解,并通过和他们一个月的相处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和心理上的障碍,当我没去到那里时,才发现原来农场的主人是那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饶队长。那是一个无污染、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生态新型农庄。山间地头只见一片片青竹鳞次栉比,竹下草旁又瞧一只只小鸡在寻觅着“美食”,竹林中的竹子浑身是宝——竹竿作支架,竹皮编篮子,竹叶当扫帚,竹笋成美味,竹下的小鸡食竹虫,卧竹席,纳竹阴,成为放养的山鸡、竹海深处,还涵养了水源,涓涓溪水经过竹林的浸润变成甘冽的矿泉水,成桶生产。山——水——家禽的组合构成了饶队长的新型农庄。在农庄中,劳动力基本都是服刑人员子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这里大家象一样温暖,没有鄙视的眼光,没有冷漠的神情,有的只是亲人般的关心与呵护。一些年龄较小的服刑人员子女每年暑假都会来农庄一边打暑假工补贴家用,一边在农庄里学习,今年19岁的周小妹,在这里负责编织竹篮。饶叔叔对我们很好,有一次,因为竹刺钉在了手上,还是饶叔叔在灯下带着老花镜帮我挑出来的呢!我很幸福!真的很幸福!”
   “我很幸福!”是啊,四个字道出了所以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孩子的心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饶队长这种做法,既是创新之举,以工赈劳,收容孩子;又有仁爱之心,解决困难,关爱备至。”这是为罪犯子女带去了一丝曙光,这更为经济、生态创新迎来了一线希望。饶队长把经济、生态与爱心有效契合,让发展与关怀同在,令创新与爱心同行!为孩子们期盼的32号从明天开始,我们一同积累每天的第25个小时!

2

2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转帖       】 【打印责任编辑: 史军胜

视频集>>

热词:

留言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昵   称: 注册新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