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全国优秀志愿者候选人]湖南省 蒋科

首播

重播

年过七旬的环保志愿者

 

蒋科

蒋科

 

蒋科,湖南省新宁县广电局退休干部,现年74岁,是个以“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为核心理念的环保志愿者。20世纪80年代末受世界人口突破50亿之影响,领湖南省县级电台之先,利用县广播电台义务宣传环境保护,10年播稿3400多篇,平均每个工作日1.5篇。1998年,蒋科牵头组织湖南省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新宁县环保志愿者协会,现有理事80多名,会员23000余人。蒋科坚持以青少年环境教育为中心,坚持义务奉献原则,给全县18个乡镇青少年学生举办环保讲座,做到“四不一备”,即“不报差旅费,不收讲课费,不吃请、不受礼,自备讲课润喉茶水”,14年来共给师生、干部、农民讲课500多堂,听课者20万人次,其中学生18万人次,利用县刊《山》按月举办“环保讲座” 150多期,组织环保活动180多次,义务投工2000多个,自负交通、通讯诸费3万余元,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省级荣誉10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湖南日报等都报道了他的事迹。同时,在“奉献他人”的漫长旅程中,蒋科“提升自己”效果突出,他写出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重要论文“人类文明的开始与终结”发表于中国绿色时报,他提出了“突出人口因素,充实环保内涵”的环保涵义新框架,他拟定的“青少年保护环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得到湖南省环教中心认可并登报推广,他领世人之先提出“人类只有半个地球”新理念,并以此为题出版环保专著,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环境知识产权的环保志愿者。

 

心得:

奉献社会:志愿者行动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新宁县环保志愿者 蒋科

 

1998年元月,我从县广播电台台长的岗位上退休下来,自觉跻身环保志愿者行列,并将“守望山水,关爱家园,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仰”作为自己的环保座右铭,随即牵头组建了湖南省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新宁县环保志愿者协会。万事开头难,在此以后的几年中,我在热忱与冷漠的夹缝中艰难前行,渐渐地形成一个坚定信念,将奉献社会作为自己志愿者行动的价值取向,奉献精神成为我实现志愿者愿望的动力。面对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社会重担,我据为“责任”从不推卸,奉为“信仰”决不动摇,为奉献社会我从不言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付出了时日,付出了心血,也付出了金钱。没有奉献,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

 

上世纪90年代,国人一般对环境保护还较陌生,我这个以青少年环境教育为主体的志愿者又成为“拓荒者”,为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开拓出一片片绿洲,我只能艰难地逆流而上。开始,由于有关部门配合少,其他单位借口多,资金筹措难度大。有一次,我去一家管钱的单位提请赞助,不料那头头的回话却令我费解。他说:“你自己有困难,我们可以赞助一点;若要捐募环保经费,本单位还没有那个支出项目……”更有甚者,我一次相约去山景区某学校讲环保课,不料却吃了“闭门羹”,学校负责人避而不见,担心我课后会索取讲课费。我有点茫然,又迅速觉醒,一时间难以化解的困惑和逆境,并没有动摇一个拓荒者的意志和决心心,反而使我坚定了“不被理解不回头,缺乏支持不摇头,需要付出就点头”的坚强信念。我一边自掏腰包编印环教资料,制作环保宣传牌,一边向全社会公布自己独创的“四不一备”原则,即给中小学校和干部、农民上课,一律“不报差旅费,不收讲课费,不吃请,不受礼,并自备讲课润喉的茶水”,且在县刊《山》和县电视台广而告之。“四不”原则一出台,就有人质疑,有人拭目,一位同年好友的话甚至“忠言逆耳”:“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谁还欣赏你的四不原则?……”我的心际被人塞进了一只五味瓶,一连几个晚上彻夜难眠!我不忘“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古训,便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不企盼有人欣赏,更不需要有人效法,但我坚信‘四不’原则对社会有益!……言必行,行必果,我先用自己的钱支撑起环保志愿者大旗,不出两年就讲遍全县所有中心小学、部分农村中学和县城、景区所有学校,没收取1分钱讲课费,也没有向学校和协会报销一分钱的下乡车费,拒绝学校进餐馆招待,只吃过几所学校的食堂饭菜。就这样,在新时期独具特色的“四不一备”的每一个字,都是我艰难跋涉的铺路石,都是我同被宣教对象的粘合剂,环境教育由“冷门”变成了“热门”,县城学校、乡镇农村都留下了我的“环保之声”,全县所有乡镇的中心小学和部分中学,都张挂了协会统一印制的“青少年保护环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倡导绿色生活,呵护地球家园”的环保宣传牌。有一次,我在民办步高中学讲课之后有学生上前询问:“蒋爷爷,您一堂课要收多少线?”我笑了笑,不从正面回答,只从背袋里掏出半瓶喝剩的茶水解释说:“这瓶水都是我从家里带来的……”协会成立14年来,我付出时日2000多天,自负交通、通讯、邮寄诸费3万多元。在我的“四不”原则影响下,协会80多名理事中尽管有农民,有下岗工人,还有城镇无职业者,然人人都是“全额”奉献,在协会章程里和支出单据中,尚查不到“报酬”二字。现在,全县不少师生都知道我有个“四不”原则,我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精神和行动正影响、启迪着下一代人。若干年前,我下乡环教里程达到4万公里时,《湖南环境信息》发表了专访我的人物通讯,题目是“环球跑一圈,不报一分钱”。我在金钱上的奉献,感染了领导,影响了社会,2003年获得台胞赞助3万元,县财政的每年资助亦从三千、五千、一万直至眼下的2万元。

 

 “四不一备”只是经济上竭诚奉献,巡教全县、四乡奔波更需信念如铁。新宁交通不便,凡远距离外出讲课,我都是五更起床,黎明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只在街头小店吃碗面条或者啃几个馒头就去学校讲课。201039日,我起早赶上百里之后的回龙镇中心小学上第一、第二节环保课,中午谢绝学校招待,只在街上吃了碗水饺,下午再给新宁二中师生讲建设“两型”社会,30元往返车费悉数自负,回到县城已是夕阳西下。有时,我偕同其他理事乘车下乡,只要求同行人在他所报车费单据上注明“蒋科同行,未报车费”,连采访我的省报、国报记者对此都赞叹不已。

 

总是岁月不饶人。随着年事渐高,我患上冠心病和甲亢病,且久治不愈,仍然心血倾注,无私奉献,不离不弃自己挚爱的环保事业,只要离家便药不离身,环保活动多半在“带病运行”。前不久,我在县城解放小学给孩子们讲环保课前,悄悄含服“救心丸”的举止被细心的主持人发现了,他拉着我的双手说:“你真把自己的晚年全献给了孩子们!”我的老伴年近七旬,体弱多病,亦以骨瘦如柴的躯体承受着繁重的家务压力,一年到头多半时间是带着病痛围着灶台转,逗着子孙笑,使我面对相濡以沫的老伴深感内疚。加之夫妻收入较低,家中“现代化”一无所有,份外付出亦感力不从心。几年前,光明日报一记者采访我,文章结尾采用了县委宣传部一位领导给予我的评语:“他是背着包袱搞环保”。于是,一些友好人士劝我“金盆洗手”,安度晚年;协会会长亦建议我报销车费,收点讲课费。面对好心劝告,我都笑而置之,不改“守望山水、关爱家园”之初衷。始终坚持用对环保事业的倾情投入和对全社会的慷慨奉献,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明知桑榆晚,偏绘夕阳红,在环保志愿者路上,我只设起点,不设终点。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转帖       】 【打印责任编辑: 张曦健

视频集>>

热词:

留言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昵   称: 注册新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