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全国优秀志愿者候选人] 上海市 黄吉人

首播

重播

 
 
 

 

黄吉人,女,68岁,中共党员,上海市市南中学退休高级教师,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秘书长兼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市“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基地负责人兼任黄浦“智力助残”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和上海市少先队学会理事。

 

投身志愿者活动,心系残疾朋友

 

黄吉人同志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下肢致残,平时靠柱双拐行走,以轮椅代步。从教四十二年,曾四十多次获得区、市、全国荣誉称号,如“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全国优秀班主任”和“全国自强模范”、市“三八红旗手”、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爱心使者”等。她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74月,她带领的“黄浦区智力助残团队”荣获“二00六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称号(提名)。2007年,她被评为上海市志愿者活动优秀组织者并荣获2010——2011年度上海市杰出志愿者,她负责的“智力助残”项目荣获市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项目”。

 

1998年底,黄老师担任了市肢残人协会副秘书长兼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她带领同事们深入残疾朋友中开展调查,亲眼目睹许多残疾人生活在贫困线上,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无特殊技能,在市场经济中无竞争能力,很难改变贫穷的状况,许多残疾人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然而,升学竞争那么激烈,眼看着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进各种各样提高性的辅导班,可以请“家教”,而自己的孩子没人辅导,残疾朋友为此困惑、痛苦,甚至,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老师和同事们清醒地看到:残疾人子女需要我们帮一把,培养好一个人才,将改变一个贫困家庭。于是,在黄老师的倡导下,在市肢协的领导下,“智力助残”工作开始了,它是依靠大、中学校师生和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为残疾人子女和残疾青少年义务办班和义务送教上门,从学业上给予辅导,思想品质上给予启迪。

 

1999年春天,黄老师和她的同事们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市南中学和区残联联合举办的“希望新概念英语班”诞生了,它是全市第一个为残疾人子女办的提高性质的义务辅导班;当年11月,市南中学优秀高中生组成的“让我们同行——智力助残服务队”走进了21户残疾人家庭开展义教。试点成功了。

 

黄吉人同志常说:“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教师,教书育人;二是智力助残志愿者,帮助残疾朋友,为了一个目标——培养青少年,这一生值得。”

 

身负重任,艰苦创业

 

1999年至今,13年来市肢协系统的“智力助残”志愿者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继“黄浦区智力助残志愿者团队”诞生后,“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MDA志愿者团队”、“悦苗残疾人寄养园志愿者团队”和“浦东新区智力助残志愿者团队”以及“东华大学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的加盟,“智力助残”志愿者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组成了市肢协“智力助残总队”。黄吉人老师在市肢协的领导下,负责总队的工作,每年召开市肢协“智力助残”表彰会和不同形式的答谢会、交流会、研讨会,还举办过“智力助残征文活动”,编辑智力助残征文集。这些活动推动着全市“智力助残”志愿者活动的蓬勃发展。她还经常参加各志愿者团队召开的开学典礼、交流会、表彰会,宣传“智力助残”活动的重要意义。黄吉人老师为市肢协系统的“智力助残”志愿者活动作出了贡献。

 

老师还担任了“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基地的负责人,半年多来,老师积极参加市志愿者协会和基地联谊会的活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在新的志愿者活动理念的指导下,在残联的领导下,召开基地工作会议、系统管理员培训和基层团队工作经验交流会,按照规范化培训、品牌化培育、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等新理念开展工作,组织“万人募捐,帮万家” 活动,基地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999年,黄吉人老师和她的同事们在黄浦区(当时的南市区)创办“希望新概念英语辅导班”至今,13年来,她一直是“黄浦区智力助残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目前,该团队由7所大学、3所中学、2个大公司、1家商店和区残联等15家单位的志愿者组成。办有七个辅导班,即三个“希望新概念英语班”、“初三爱心辅导班”、“巴斯夫高中英语口语班”、“高中爱心辅导班”由在职教师、公司白领和大学生、研究生志愿者任教,在学残疾人子女和残疾青少年175人。还有115位残疾人子女接受义务家教,由大学生、研究生和高中生上门义务辅导。20069月,还设立了“巴斯夫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残疾人子女和残疾青少年。13年来,受助者共3700人,参与的志愿者共8800人。13年的办学,使广大残疾人子女和残疾青少年不仅在学业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且,在思想素质上得到了升华,深受残疾朋友的欢迎。13年来,黄浦“智力助残”志愿者活动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她是马前卒,是桥梁,是纽带,把志愿者与残疾人子女和残疾青少年紧紧联系起来,了解受助者的需求,发挥助残单位的长处和潜力,给予受助者及时的帮助;她事必躬亲,细致入微,每个星期天早上700不到,她就赶到办学点,为开班作准备,一直工作到1200才回家,13年如一日,从未间断。2003年“非典”时期,根据规定,学校所有的办班都停止了,但她把学生请到家里义务辅导。

 

追求生命的价值,为党分优,为民解难

 

黄吉人老师已是68岁的老人,又是位重残者,她双下肢残疾,近年来,由于膝关节的病变,行动更困难,平时靠双拐支撑行走,以轮椅代步,但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履行一个志愿者活动组织者的承诺,她开着残疾车去参加各团队的活动;她撑着拐杖走访助残单位;她用“热线电话”(自家的电话)联系着几百个残疾人家庭。在职当教师的时候,坐着轮椅去为残疾朋友排忧解难;“智力助残”工作占满了她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2005年,正式退休后,她又全身心地投入此项工作。从事“智力助残”工作,没有分文收入,有的老同事邀请她一起创办个有偿家教的“家教介绍所”,凭她在教育界的信誉,一定能办得很好,而且收入不菲。但是,她说:“每当我看到由于‘智力助残’的帮助,一些残疾人子女和残疾青少年学业进步脸露幸福的微笑时;当我听到一些残疾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向我报喜: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时;当我看到考入大学的残疾人子女朝气蓬勃地加入到我们‘智力助残’志愿者队伍中来的时候;当我看到残疾人家庭由于子女走上工作岗位而生活大大改善之时……我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无限的幸福,因为我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在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是很有价值的,这里需要我,我愿追求生命的价值。作为一名入党46年的老党员,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我应尽的义务。”

 

多年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支部生活》杂志、上海电视台和上海电台等都报道了黄吉人同志从事志愿者活动的感人事迹。但老师却经常说:“智力助残活动的发展,是残联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全体同仁的团结奋斗,还有成千上万工作在第一线的志愿者的热情奉献的丰硕成果,我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志愿者心得

 

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教师,教书育人;二是智力助残志愿者,帮助残疾朋友,为了一个目标——培养青少年,这一生值得。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转帖       】 【打印责任编辑: 曾曦

视频集>>

热词:

留言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昵   称: 注册新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