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候选组织] 云南省 昆明市西山区巾帼打捞队

首播

重播

 
 

 

在云南有高原明珠之称的500里滇池,活跃着这样一支由妇女组成的「巾帼打捞队」。她们每天一早下「海」,夜幕降临才收工,日复一日地打捞滇池中的水草和污物,一干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人能够准确统计,二十多年里她们打捞了多少水草和污物;她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打捞对净化滇池水体有多大作用。而让她们年复一年,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动力,来自于一腔对母亲湖深深的情感!

 

二十多年前,她们是滇池里的水上人家,以捕鱼为生,每年有七、八个月住在滇池里,每天煮饭、喝水用的都是滇池水,滇池就像是她们的母亲。

 

可是,随着昆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盲目的大规模围湖造田,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整个草海,入滇河道,水面上长满了水葫芦和漂浮物,一眼望上去,湖面上一大片绿绿的水葫芦,近万亩,再加上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疯长,入滇河道内的蓝藻更是厚达20多公分,看上去整个水面像浮着一层厚厚的绿油漆,气味腥臭。村民出行在以前水清的时候,划船只需二十多分钟,可到滇池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因水中长满了水草,船推都推不动。因为水质污染严重,男人们只能放弃捕鱼,出外打工另谋生路。留在家里的女人们决定行动起来,保护“母亲湖”。1988年,社区妇女在西山区妇联的组织下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打捞队,从十几岁的女孩到花甲之年的老人共有40人。春天捞马尾草,秋天捞蓝藻,这支打捞队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队伍也壮大到如今的八十多人。二十多年过去了,她们数不清用破了几只船,不记得编了多少打捞网,也全然不管手上脚上的冻疮流了脓水。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打捞更多污染物,打捞队的队员每天早上很早就要把饭热好,放进饭盒里,到中午的时候就在船上吃,吃过又接着打捞,基本没有休息时间。由于饭菜放在饭盒的时间长,到中午的时候已经凉了,在夏天天气热时吃下去肚子还能受得了,但到了冬天,吃下去,就一直凉到心里去了。

 

打捞队的队员每人每天都要准备一件雨衣,特别是雨季,说不清什么时候就会突然下雨,但只要雨下的不太大,她们都会冒着雨继续打捞。因为长期在水边工作,经常会有头痛、头晕的症状,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只要能坚持,她们从来不提前离开岗位。

 

最难打捞的是每年的678三个月,这段时间的风向很乱,水草、垃圾会随风乱飘。随着温度的升高,蓝藻大面积生长,阵阵腥臭的气味扑面而来,她们要忍受着刺鼻的气味,冒着风雨,对蓝藻、水草、垃圾打捞。最多的时候,每天能捞出十多吨,这些年来,她们捞出的垃圾都能堆积成一座小山了。

 

这就样二十多年如一日,队员们重复着这样枯燥乏味的动作,强烈的紫外线晒黑了她们的皮肤,手磨出了老茧,还落下了腰酸背痛的病根。即便如此她们没有一句怨言。以“辛苦我一人,换来湖水清”的精神,为滇池的保护默默奉献着。

 

由于她们的事迹突出,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十大环保杰出人物”,队长李云丽被推荐参与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的评选。

 

志愿者心得 

 

队长李云丽:滇池是我们的母亲湖,看到母亲湖被污染,我们很痛心,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把母亲湖打捞干净,早点回到以前鱼虾成群,有海菜吃的日子,为了个这信念,我们再苦再累也不后悔,等到我们老了,子孙后代不会骂我们,给他们留一口饭吃吃,看到滇池治理有了成效,我们心里感觉无比的高兴。

 

队员杨水芝:我在滇池上已经是从姑娘熬到婆婆了,这些年来,在滇池上风吹日晒,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滇池打捞干净了,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我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红火。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转帖       】 【打印责任编辑: 曾曦

视频集>>

热词:

留言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昵   称: 注册新用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