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频道6月14日将播出中国文化遗产日特别节目“中国记忆”,现面向广大网友征集老照片,请晒出你和家乡已消逝的城市标志文化遗产合影,并讲述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鹰舞是中国民间极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目前,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日渐失去生存的土壤,亟待保护与抢救。我国新疆的塔吉克族视鹰为强者、英雄,在民间广布有关鹰的民歌和传说,甚至连舞蹈的起源都与鹰的习性、动态联系在一起,于是形成了“鹰舞”。
昆曲曾经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大明王朝时期,昆曲在全社会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各个阶层的共同爱好。上自高层统治阶级,下到市井贩夫走卒,全都醉心于这种艺术形式之中。
千年古镇干驿快遗忘的锣鼓点子,是民间婚俗迎聚的一种喜庆方式,前后共十三锤半,现只能打到第八锤,后段基本遗忘,并且无人传承。
黄山祁门牯牛降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自然山水风光为载体,通过目连戏、傩舞、采茶扑蝶舞、茶艺茶道、养生太极等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展示,激发旅游审美情趣,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的旅游体验。
老北京天桥曾经出现一位身着“驴服”表演杂技的民间艺人。只见他套上布质驴头驴身,手脚缚上木质驴蹄,便能在平地奔跑如飞,还能在三条相互支撑在一起的长凳上表演一系列惊险而滑稽的动作,其身手灵巧性远胜于活驴千百倍,由此,此人绰号“赛活驴”。
“耍牙”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的一门绝活儿,与川剧中的“变脸”相齐名, 耍牙并称为“西脸东牙”。 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称为“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