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作为一种崇敬思想先贤和传统文化的仪式,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在孔庙举行的隆重祀典,在古代被称做“国之大典”。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
9月28日,是孔子的第2565个诞辰。由中央电视台、山东省委宣传部、济宁市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山东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联合摄制的大型直播特别节目《孔子诞辰2565年公祭》于2014年9月28日9:00——10:30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和山东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圆满直播。
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通过交流互鉴和创造性发展,使之在当今世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一如既往支持孔子学院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人民心与心的交流,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讲话全文】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他的弟子在他居住的三间茅草屋里,供奉了孔子穿过的衣、冠、琴、书等。次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后来,从汉高祖到清高宗的1700年间,有12位帝王先后19次来到孔庙祭祀.....[全文]
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全文]
历史上的祭孔,源自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将孔子生前所居房屋三间改做寿堂,陈列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并按岁时祭祀。......[全文]
提交留言查看留言
祭孔大典中的乐舞,继承了上古时代汉族祭祀天地、庆祝丰收与战功的原始舞蹈,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全文]
祭孔乐舞始于“六代之乐”,标志着祭孔始用乐。“六代之乐”相传属黄帝、尧、舜、禹、汤、周武王六朝所作。...[全文]
从汉朝开始,不论在曲阜或在中央政府所在地都已普遍祭祀孔子,也都订有礼仪。随着时代演变,仪式愈来愈完备而隆重。 ...[全文]
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是仁爱之师;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千百年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那么,真实的孔子是怎样的人?
六艺,相当于今天公务员考试的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经过刻苦的学习,终于成了六艺的专家,可孔子不可能仅精通了“六艺”就被后人尊奉为圣人。
孔子30岁的时候,齐国国君到鲁国来访。这时候孔子实际上是个普通人,但他竟能够参与接见齐国的君臣。我们说这就是一个标志事件,证明他真的是立起来了。
孔子比我们高明,不是因为他知识比我们多,而是因为他的判断力比我们高。孔子所说的四十不惑,却并不是仅仅说他到了四十岁,什么都懂。
孔子所说的五十知天命不等于认命,知天命一方面让我们有敬畏心,同时让我们有进取心。它不但不会让我们消极,反而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
孔子晚年把颜回看做自己的儿子,希望颜回能够继承自己的学派。孔子让学生子贡安排自己的后事,子贡把孔子的后事安排的很周密。孔子的仁爱成为民族不灭的爱戴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