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的死难中国同胞,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5集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央视播出,通过人物的讲述以及“南京大屠杀”信息最为完整翔实的史料——《拉贝日记》等珍贵史料的解密,最终达到让国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目的。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评选结果出炉,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当地时间10月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
12月13日,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设立的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杀和抗日战争为主题的五集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以1937年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为载体,通过一个个特定的视点,使南京大屠杀这个令人发指的反人类罪行得到重新的解读和历史定位,从而促使人们进一步认真反思战争,以史为鉴,警示未来。[全文]
从12月12日开始,由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以南京大屠杀和抗日战争为主题的5集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在CCTV-1综合频道、CCTV-4国际频道、CCTV-10科教频道以及江苏卫视播出,英语新闻、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5个外语频道将在12月12日以后陆续播出。首播当日,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21家新媒体同步播放该片,同名图书也将于近期出版发行。
约翰·拉贝被世人誉为南京的辛德勒,他在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救助了大约25万中国平民,使他们免遭日军的杀害。拉贝会将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写成日记,1937年他在南京期间,日记内容已然变成了他眼见日本法西斯犯下滔天罪行的见证。后来,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发现了拉贝的日记,并促成了《拉贝日记》问世,冷静客观地再现那场屠杀铁证如山的历史真实。
早在2012年《大鲁艺》热播的时候,关于拍摄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构想就已经在闫东的脑海中频繁闪现,“几十年来,中国电视人一直在用各自的方式讲述着那段关于南京的记忆,如何有别于以往、让老题材焕发新生机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时间转眼到了2013年,3月6日,闫东走进著名学者步平的办公室,在这里一本书让闫东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全文]
“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无论对于观众还是创作者而言都不陌生,而对于一个生活在南京几十年的人而言,这个选题似乎更有着不一样的含义。曹海滨说,“我们关注的目光不仅仅对准南京大屠杀事件本身,而是通过30多万无辜生命在战乱中的消失,劫后余生的人们的心理创伤,中外人士对暴行的反抗等等,来探讨战争的无情残酷。”[全文]
有一种历史,我们需要铭记。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对过去历史的重复记忆中而不断反省与反思,生命永远是个沉重的话题,南京大屠杀白骨下的罪行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详情]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震惊中外。中国青年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戴袁支从2000年开始在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取证时,了解到丹麦人辛德贝格和德国人昆德在栖霞山救助中国难民史实。[详情]
松井石根是一个对战争有着病态迷恋的军国主义者,他一手策划并指挥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日本战败投降后,松井石根作为战犯逮捕入狱。最终,松井被判定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详情]
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而闻名。这本书以最真实的史实材料向西方展示了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日军在中国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暴行。[详情]
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给南京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如今,幸存者痛苦地回忆自己在那场大屠杀浩劫中的悲惨经历,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详情]
明妮·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杀中拯救了许多中国人的美国女人,从26岁起就来到了中国,并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日军轰炸南京之时,魏特琳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改成了难民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