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打开知识之门——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侧记
探索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赢
覆盖全国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借书像取钱
由文化部主办的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于10月26日至27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各省区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馆长、图书馆界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外图书馆界代表1300余人参会。
国内与图书馆相关的产业包括图书出版发行(包括电子出版物)、图书馆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研制、信息产业设备生产、图书馆专用设备生产等方面的企业代表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是文化部通过创新机制和形式,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以会展结合的模式,打造我国图书馆事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图书馆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前身是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于1925年,1927年成为国际图联(IFLA)的发起单位之一。1979年7月9日至16日,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同年8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81年5月恢复了在国际图联(IFLA)的合法席位。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以下简称年会),是我国图书馆界一年一度高层次、高规格、高水平、大规模的行业盛会,其前身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自1999年在辽宁大连举办以“世纪之交:图书馆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首次年会以来,年会已先后举办了12次。
10月27日,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闭幕。闭幕式上,与会领导和来宾还为获得“2011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优秀组织奖”、“2011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个人奖”等获奖代表进行颁奖。
推动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积极落实《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力争使全国县以上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加强乡镇、社区图书馆(室)及服务网点建设,推进流动图书馆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建设。
全面实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在建立建全设施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多种形式延伸图书馆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获取的便捷性。积极拓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加强对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服务,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在全国形成一个资源丰富、服务快捷、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催生网络环境下新的文化服务业态。
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重大文化工程,基本完成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馆藏普通古籍、珍本善本、民国文献、少数民族文献的保存、保护工作,大力提高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研究整理水平,促进古籍研究整理成果的出版、展示与利用,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保护民族典籍,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全国形成若干地区性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建立涵盖纸本文献、缩微文献、数字资源等各种资源类型的国家级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重点开展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实现对地域性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利用。
重点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骨干的业务素质,加大对优秀中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围绕古籍保护、未成年人服务、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事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一批领军人物,造就一支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有良好职业道德与服务能力的人才队伍。
积极推动出台《公共图书馆法》、《古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公共图书馆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推进和深化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和建立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