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首播 |
|
重播 |
|
![]() |
这是一个关于发掘和抢救一千年前丝织品的故事。
丝绸文物对于很多人来说没什么吸引力,在文物市场上要价也不高,这就是耶律羽之大墓的丝织品被盗墓贼破坏的根本原因:这些丝绸被放置在金银细软的上层,对于盗墓者来说的确是不值钱又碍事的。
但盗墓者不知道的是,丝织品的纺织工艺,艺术水准,以及它所记载的历史信息,他们的无形价值不是几百万所能比的。短视和贪婪,使得这批辽代丝织品惨遭蹂躏。
如果仅仅是被撕碎,那么还有可能用针线修补,但是这批大墓织品最严重的问题是,出土后被日晒雨淋,再加上地宫稳定的环境到地面环境的突变,导致丝织品迅速糟朽,而且这个过程一旦发生,就是不可逆转的。
丝织品与其他文物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是有机物。这意味着,它的化学成分非常不稳定,而且丝绸属于大分子链结构,分子之间和分子内部的结构是相对松散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分子链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断裂,发生糟朽的丝织品根不不能碰,触目惊心。
因此,丝织品的修复和保护是一项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而中国丝绸博物馆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找到了修补方法,这是一种仿生学的修补方法,它完全避免了丝织品修复过程中的二度破坏,而是直接深入到分子链当中,通过助剂将新旧丝蛋白分子连缀起来,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古老的丝绸文物重新绽放华彩。
那么辽代的丝织品究竟能有多么华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修复手段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还得请您看《妙手补霓裳》。
![]() |
《走近科学》编导:潘婷婷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