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首播 |
|
重播 |
|
大故宫(第二部)(六)养心帝居 【7月16日播出】
阎崇年
主讲人简介: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
康熙六十一年即公元1722年,执掌江山六十一年的康熙帝在畅春园病逝,终年六十九岁。而在康熙帝的三十五个儿子中,四十五岁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脱颖而出,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帝。然而,雍正皇帝即位后却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改变,就是把皇帝正宫由乾清宫改为养心殿。那么,这一改变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扑朔迷离的秘密呢?
乾清宫的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而养心殿建筑规模不如乾清宫大,位置也比乾清宫偏,设计者的原意本来是将这里作为皇帝临时休息的宫殿,仅此而已。然而,雍正帝却打破祖制,将养心殿作为皇帝寝宫,从此,养心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朝政和生活起居的中心。那么,雍正帝这样的改变到底有什么利弊呢?
自雍正帝到清末的近两百年间,清朝先后有八位皇帝在养心殿居住。养心殿的前殿是皇帝处理政务、接见大臣、学习与休息的场所,后殿则是皇帝的寝宫,设有正殿五间、东西耳房各五间、东西围房各六间,供皇帝和后妃们居住。那么,在养心殿,皇帝与后妃究竟是如何生活起居的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二部第六集《养心帝居》,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