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您好,帐号未激活 马上激活 退出
您好, VIP邮箱 免费邮箱 微博社区博客播客论坛 观看记录  退出

选择去向

VIP邮箱 免费邮箱 微博社区博客播客论坛
登录
首页新闻经济体育综艺春晚戏曲音乐科教青少文化艺术公益产经汽车旅游健康时尚三农商城社区微博博客论坛访谈邮箱游戏
电视
频道大全栏目大全节目大全直播中国赛事直播网络电视客户端
|高清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公开课播客
|CCTV
频道栏目
  • CCTV10《手艺》第二季
  • 2011《百家讲坛》全集
  • 2010《百家讲坛》全集
热词: 百家讲坛 走近科学 探索发现 读书
  • 科教首页
  • 分类点播人物 | 历史 | 自然 | 科技 |文化 | 军事 | 社会 | 经济
  • 科教名栏百家讲坛|探索发现|走近科学|原来如此|地理中国|自然传奇|读书|我爱发明|行者|经典人文地理|档案|这里是北京
  • 资讯科学突破 | 气候环境 | 星际探索 | 大开眼界| 动物约会| 行游江湖| 社会名流| 历史纪事| 考古探秘
  • 专题
  • 探索图库动植物 | 生活 | 自然地理 | 生命科技
  • 检索地图按字母检索 | 按类型检索 | 按频道检索
  • 排行榜            节目视频集排行 | 人气栏目 | 视频排行
央视网 >  科教台 >  2011春节科教频道特别编排 >  正文 分享 收藏
探索地图 +更多
按栏目

央视栏目|
原来如此
|创新无限(停)|地理中国|自然传奇|探索·发现|百家讲坛|人与自然|科学世界(停)|百科探秘(停)|天下大观(停)|科技人生|走遍中国|走近科学|绿色空间|科技之光|科技博览(停播)|国宝档案|中华民族(停)|读书|见证·亲历(停)|见证·影像志|重访(停)|见证·发现之旅|人物|大家|
卫视栏目
|
世界游
|杨澜访谈录|丝路·发现|这里是北京|天下收藏|魅力发现|漫游日本|今日往事|文明中华行|故事中国|档案|记忆之红色经典|玩转地球|中国游|行者|新杏坛|经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码|武当百谜|故事甘肃|影像世界

按类型

人 物|历 史|自 然|军 事|文 化|科 技

按开放分类

植物|臣相|二战|皇陵|行游|国粹|史说天下|人文地理|密档|时尚|考古探秘|中国皇帝|航空航天|奇趣|奇幻科技|清朝|历史时刻|易中天|UFO|文化艺术|红楼梦|名人|灾难|收藏|明星艺人|女皇女王|女性|黄帝|慈禧|运动|能源环保|气候|建筑工程|人体|民俗民族|生活|历史揭秘|宗教|刑侦探案|三国|专家|海洋|科学探索|宇宙奥秘|未解之谜|人文|动物|民生|名家大师|武侠寻踪|生命星球|战争|自然发现|国学|悬案秘闻|事件|名著名家|经典纪录|古迹遗址

  • 最多点击
  • 最具潜力
  • 评分最高

《探索发现》2011春节特别节目介绍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7日 14:57 | 来源:CCTV-10

《解码黄龙玉》(2集)简介
   

    有一种石头,十年前还被当做建筑材料和点缀园林的观赏石,近来却摇身一变晋身玉石行列。它的价格年年翻番,涨幅惊人,其中极品的单位克重价格已超过白银,直追黄金,这就是仅有几年发现历史,滇西龙陵出产的玉石新种,黄龙玉。
    惊人价格涨幅的背后是黄龙玉市场的跳跃式发展。据专家估算,每天仅龙陵产地交易额就超过百万元,全国范围内从事黄龙玉交易的商家、雕刻师总人数超过十万人。而且建立起从龙陵产地原石毛料的公盘交易会,到摆件、首饰终端产品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2010年11月,黄龙玉首次参与中国玉石界最高奖项之一,天工奖的角逐,获得两项金奖,标志着黄龙玉跻身全国美玉奇石殿堂。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黄龙玉能在如此短短几年间形成现有的产业规模和知名度,在玉石史上实为罕见,堪称奇迹。
    但是争论从未停止,有专家质疑它的玉的身份,认为黄龙玉并非“真玉”;而媒体热议的“天价”事件更是吸引公众目光,摄制组走访事件主角,解密背后的曲奥真相。
摄制组于2010年6月至9月间,三赴云南产地,两赴广东。足迹所至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共计五省十余个城市。几乎将目前黄龙玉顶级藏品悉数留影,一览无余。黄龙玉水草花的绚丽天成,黄红色调各种作品的通透鲜艳,令人印象深刻。
    本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收藏片”,定位于讲述当下热门的“玉文化事件”主角—黄龙玉的成长故事。通过业内人士访谈,展现其成长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并依据专家的研究试图揭示其价格飙涨背后包含的理性、非理性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
      
    这是先知先觉的石友玩家的慧眼识宝故事,也是石农、商家的投机暴富传奇。是逐利经营的市场行为,也是审美发现的过程。


五集电视纪录片《乐山大佛》简介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的建造,前后经历了三代人共计90年的漫长过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大佛造型庄严,设计巧妙,独特的排水设施隐而不见,使它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1200多年前,乐山大佛被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与乐山城隔江相望。然而,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战乱和自然风雨的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人洛弗格林利用三角测量法得出乐山大佛的实际高度后,作为世界第一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开始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中外科学家纷至沓来。
    那么,是谁修造了这尊世界最大的弥勒座像,当初修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在随后近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保护过程中,学者们陆续解开了有关于乐山大佛的诸多疑问。但随后他们发现在大佛建成之初,这里还应该拥有一座同样为了保护天下第一大佛不受风雨侵蚀所修建的大像阁。如今,大像阁已不复存在了。有关于古代重修大像阁的最后记载,也被最终定格在了清朝的嘉庆年间。
    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系列关乎于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保护计划已经在四川乐山悄然启动。
    2006年12月的一天, 来自北京的4位工程师携带着他们的三维激光扫描设备,登上了乐山大佛对面的一座小岛。他们将利用这些世界上最先进的扫描设备,为乐山大佛建立一个完整的三维立体模型……
    本片也将从这里开始,利用五集的篇幅,为观众详细讲述乐山大佛的开凿过程和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并同著名建筑专家杨鸿勋教授一道,尝试为今天的人们还原一个曾经消失千年的大像阁。

 

责编:苗苗

精彩推荐
  • 天使之吻

  • 历史上著名的饭局

  • 自然的呼吸

  • 古墓秘影

猜您喜欢
  • 《慈禧》

  • 祝榆生

  • 探索·发现《秘境...

  • 讲述《遗产保卫者》

留言评论

登录 | 注册用戶名: | 退出 我要评论

内容 

验证码:
关于CCTV|联系CCTV|关于CNTV|联系CNTV|人才招聘|网站声明|法律顾问|CCTV广告中心|网友智囊团|客服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047123  京ICP证060535号  京网文【2014】0383-083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新出网证(京)字098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