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您好,帐号未激活 马上激活 退出
您好, VIP邮箱 免费邮箱 微博社区博客播客论坛 观看记录  退出

选择去向

VIP邮箱 免费邮箱 微博社区博客播客论坛
登录
首页新闻经济体育综艺春晚戏曲音乐科教青少文化艺术公益产经汽车旅游健康时尚三农商城社区微博博客论坛访谈邮箱游戏
电视
频道大全栏目大全节目大全直播中国赛事直播网络电视客户端
|高清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公开课播客
|CCTV
频道栏目
  • CCTV10《手艺》第二季
  • 2011《百家讲坛》全集
  • 2010《百家讲坛》全集
热词: 百家讲坛 走近科学 探索发现 读书
  • 科教首页
  • 分类点播人物 | 历史 | 自然 | 科技 |文化 | 军事 | 社会 | 经济
  • 科教名栏百家讲坛|探索发现|走近科学|原来如此|地理中国|自然传奇|读书|我爱发明|行者|经典人文地理|档案|这里是北京
  • 资讯科学突破 | 气候环境 | 星际探索 | 大开眼界| 动物约会| 行游江湖| 社会名流| 历史纪事| 考古探秘
  • 专题
  • 探索图库动植物 | 生活 | 自然地理 | 生命科技
  • 检索地图按字母检索 | 按类型检索 | 按频道检索
  • 排行榜            节目视频集排行 | 人气栏目 | 视频排行
央视网 >  科教台 >  建党90周年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 >  正文 分享 收藏
探索地图 +更多
按栏目

央视栏目|
原来如此
|创新无限(停)|地理中国|自然传奇|探索·发现|百家讲坛|人与自然|科学世界(停)|百科探秘(停)|天下大观(停)|科技人生|走遍中国|走近科学|绿色空间|科技之光|科技博览(停播)|国宝档案|中华民族(停)|读书|见证·亲历(停)|见证·影像志|重访(停)|见证·发现之旅|人物|大家|
卫视栏目
|
世界游
|杨澜访谈录|丝路·发现|这里是北京|天下收藏|魅力发现|漫游日本|今日往事|文明中华行|故事中国|档案|记忆之红色经典|玩转地球|中国游|行者|新杏坛|经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码|武当百谜|故事甘肃|影像世界

按类型

人 物|历 史|自 然|军 事|文 化|科 技

按开放分类

植物|臣相|二战|皇陵|行游|国粹|史说天下|人文地理|密档|时尚|考古探秘|中国皇帝|航空航天|奇趣|奇幻科技|清朝|历史时刻|易中天|UFO|文化艺术|红楼梦|名人|灾难|收藏|明星艺人|女皇女王|女性|黄帝|慈禧|运动|能源环保|气候|建筑工程|人体|民俗民族|生活|历史揭秘|宗教|刑侦探案|三国|专家|海洋|科学探索|宇宙奥秘|未解之谜|人文|动物|民生|名家大师|武侠寻踪|生命星球|战争|自然发现|国学|悬案秘闻|事件|名著名家|经典纪录|古迹遗址

  • 最多点击
  • 最具潜力
  • 评分最高

我们的目标是:润物细无声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9日 15:40 | 来源:中国电视报

  “其实对于我们动画制作人员而言,文献纪录片的发挥空间并不大,因为准确、清晰才是这类纪录片的灵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技术弥补一些现实的缺憾,不喧宾夺主,让动画完美融入纪录片,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赵衍雷
  “希望观众能看不出这205场动画”

  这是记者见到赵衍雷后他说的第一句话,乍一听,着实让人吃惊,几个月的废寝忘食、不眠不休,难道是为了让观众看不出来吗?

  纵观《旗帜》全篇,共有205场动画,而每一场动画又至少由4到5组画面组成,如此算下来,1000余组三维动画、近90分钟的动画画面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是极其罕见的,巨大的工作量却要达到“看不出来”的效果,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纪录片中的动画分为许多种,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真实再现’,这种手法的效果非常类似实拍效果,给人极其炫目的感觉,而这次在《旗帜》中,我们主要运用的是‘科学再现’的手法,比如运用三维技术将模糊的老照片进行分层处理,让它看上去更加清晰。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对于文献纪录片而言,准确才是第一位的,而美观、修饰等等效果都要为之服务。”直到这时,记者才领悟到赵衍雷和他的同事们此次创作的良苦用心。

  “不忽略每一个细节”

  虽然赵衍雷说,他希望观众可以看不出动画效果,然而作为动画导演,他却不会忽略每一个细节。为了更好的将动画效果与纪录片相结合,赵衍雷设计了30多稿创意,每一张创意稿中,都凝结了他的心血。其中一个细节颇为打动记者。

  在纪录片《旗帜》中,观众会看到许多文献类的画面,而伴随这些历史文献一起映入大家眼帘的还有衬在底部的“红旗”元素,虽然这个元素贯穿整部纪录片始终,但是,可能很难有人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与不同。

  赵衍雷告诉记者,“最初想到将红旗这个元素应用于纪录片,主要是觉得它有一种很好的张力,非常契合整部片子的气质。”但是在创作中,一个问题又出现在赵衍雷的面前:难道从头至尾红旗这个元素都没有变化吗?如果希望有所变化,又能在什么地方动脑筋呢?

  颜色、形式,似乎都没有改变的余地,突然间,改变红旗的材质这个想法闯入了赵衍雷的脑海中,“最终,我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红旗的材质分别定位于麻布、绒布和丝绸,虽然这个细节很微小,但是我觉得它所承载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毕竟,材质的变化也透露了时代的变迁。”

  “用心寻找时代的烙印”

  赵衍雷有一个爱好,在不工作的时候,他时常喜欢背上自己的相机到一些旧货市场去逛逛,“这么多年做纪录片,养成了一个习惯,看到新鲜的、有意思的东西,就会用相机把它们拍下来,不管以后用不用的上,都放入自己的资料库。”

  接受纪录片《旗帜》的动画创作后,赵衍雷开始寻找那些他想要的东西,“一部跨越90年间的文献片,在创作中应该有一些有时代烙印的东西,于是我就又去了一趟潘家园旧货市场,那一次,我拍到了最早的电视机、各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老式怀表……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周总理当年用过的那种苏联产的绿色台灯。”

  这一个又一个带着时代烙印与记忆的“老物件”成为了赵衍雷30多稿设计图中的“秘密武器”,“可能有的时候,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些小物件,但是,作为创作者而言,我是在用心寻找时代的烙印,并希望将这些细节融入创作中。”

  后记:正是这一个个看似微小的细节,才串成了《旗帜》雄浑壮阔的宏大篇章,专注、执著的高职业精神,也让整个摄制团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也许几年后,当我们再次翻阅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时,已经记不清那些幕后的英雄,但是流淌在其中的那份精神却会始终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中国电视报 司楠)

责编:李斐

精彩推荐
  • 天使之吻

  • 历史上著名的饭局

  • 自然的呼吸

  • 古墓秘影

猜您喜欢
  • 《慈禧》

  • 祝榆生

  • 探索·发现《秘境...

  • 讲述《遗产保卫者》

留言评论

登录 | 注册用戶名: | 退出 我要评论

内容 

验证码:
关于CCTV|联系CCTV|关于CNTV|联系CNTV|人才招聘|网站声明|法律顾问|CCTV广告中心|网友智囊团|客服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047123  京ICP证060535号  京网文【2014】0383-083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新出网证(京)字098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