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栏目|
原来如此|创新无限(停)|地理中国|自然传奇|探索·发现|百家讲坛|人与自然|科学世界(停)|百科探秘(停)|天下大观(停)|科技人生|走遍中国|走近科学|绿色空间|科技之光|科技博览(停播)|国宝档案|中华民族(停)|读书|见证·亲历(停)|见证·影像志|重访(停)|见证·发现之旅|人物|大家|
卫视栏目|
世界游|杨澜访谈录|丝路·发现|这里是北京|天下收藏|魅力发现|漫游日本|今日往事|文明中华行|故事中国|档案|记忆之红色经典|玩转地球|中国游|行者|新杏坛|经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码|武当百谜|故事甘肃|影像世界
植物|臣相|二战|皇陵|行游|国粹|史说天下|人文地理|密档|时尚|考古探秘|中国皇帝|航空航天|奇趣|奇幻科技|清朝|历史时刻|易中天|UFO|文化艺术|红楼梦|名人|灾难|收藏|明星艺人|女皇女王|女性|黄帝|慈禧|运动|能源环保|气候|建筑工程|人体|民俗民族|生活|历史揭秘|宗教|刑侦探案|三国|专家|海洋|科学探索|宇宙奥秘|未解之谜|人文|动物|民生|名家大师|武侠寻踪|生命星球|战争|自然发现|国学|悬案秘闻|事件|名著名家|经典纪录|古迹遗址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3日 16:57 | 来源:CNTV
我完成的是第二集《欲血奋斗》,主要讲的是1922年到1949年之间发生的事情,基本上是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起,一直到1949年之前这段历史。接受这个创作任务让我当时就有一个期望,我期望通过我的这次创作能够让当代人,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这段履历,并且理解它的内涵和价值。我觉得这个现实意义对年轻人来说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接下来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创作的体会。
第一谈谈前期拍摄角度,我是2011年的1月7号带领我们摄制组的团队,一共6个人从北京出发的,我这一次前期拍摄主要是去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最重要的几个地方,路线是江西、湖南、湖北,然后从湖北回到北京。我们首站是到江西的南昌,对我来讲前期对本子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几乎直接就跨进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天空。我们到江西南昌第一天拍摄的时候,因为是1月份已经是冬至了,到的那天天气还特别好,出了很大的太阳,当时的那种感觉,让我感觉视觉上还是非常震撼的,我们到南昌纪念广场高耸的纪念碑,到了江西大旅社,我们到它的二楼周恩来的寝室,还有纪念馆的正大门有一组当时领导南昌起义一组革命党员包括朱德在内的一组人雕像,当时我看着雕像朱德、周恩来他的那种坚定的目光真的让我体会到,虽然过去了近百年,但是感觉还是非常大气磅礴。这次出去外拍实际上是用我的视觉或者镜头去丈量一下,去体会一下,感觉一下这90年的时空变换到现在是什么状态。因为对我这次创作来讲,不仅仅是去拍一个在现实生活当中树立在那儿的房子、物件或者是雕像或者是一个纪念馆、纪念碑,而是要用什么视觉构思和想象力从创作理念和前期拍摄去表达中国早一辈的革命家,他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历程。因为我们知道1922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打天下那段时间,真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惊心动魄,而这27年这段历史,一定要用一种创造性,解释性的视觉语言去发觉他们并且诠释他们。
我们从江西一路到瑞金,瑞金我们去了它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一苏大的会址,据我从历史老照片看它没有任何改变。但是我们在现场拍摄的时候,当地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提供一张当时开会时的老照片,毛泽东、朱德坐在主席台上,然后下面的人是在举手表决,这次拍摄当中,我了解到当时《国际歌》是首次在一苏大会址响起的。所以当时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在现场请会馆的同志放起这首歌的音乐,当时我跟摄影师还在聊这个问题,实际上当国际歌雄壮的音乐回荡在空空的老的会场里面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心里面真的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尽管时间已经过去90多年了。从瑞金出来下一站是井冈山,当时我们到井冈山的时候天气非常恶劣,我们在凌晨四点的时候顶着暴雪上山的,当时山林都已经封闭了,因为大雪已经影响到交通了,但是因为我们拍摄的行程和日期非常紧张,不允许剧组长时期在井冈山逗留或者等待时间,我们在那天早晨上山了,当时为了保证剧组的同志安全,特意在汽车上挂了防滑铁链。因为整个的行程当中,只有我们这辆车轧着积雪往上爬,当时我心里想如果当时革命党人很艰难的话,那我想多少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有一些体会的。因为当时我们清晨想去拍,根据天气预报说第二天早晨有太阳出来,摄制组想到山顶拍清晨的日出,我们在凌晨5点的时候就到达了黄洋界的界碑,我当时抬头看石碑上挂着一弯月亮,这个在镜头当中也拍下了,也使用了,当时因为我们很惯常看到毛泽东的黄洋界题辞,但是我在他正对面一个很大的牌匾上看到了另外一个黄洋界的题词,那是朱德同志的笔迹,笔迹非常硬朗一种感觉,黄洋界三个字,我看了这三个字真的是蛮震撼的。想想当时微微的晨曦,温度很低很冷给我一种很震撼的感觉,基于历史层面来讲,共产党当时坚守井冈山的时候和国民党有一些比较艰苦战斗,特别是黄洋界那场战斗。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当时那种气度,那种坚韧豪迈﹑视死如归的气概非常让我震撼的,经过90年再来回想他们那种风范我还是觉得蛮震撼的。
这种感觉一直贯穿在整个创作当中,对于我这一辈的人来讲,对中国的早期的这段历史还是有距离感的,但是我身临其境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这种距离感一下消失了,基本上已经从历史文字上转换成情绪上的感受,这种情绪贯穿了我接下来的创作过程,包括后期剪辑,大家看到在全篇结尾的地方有一组45秒的画面,这45秒画面中回顾了中国的伟大解放事业当中奉献的人们,那是一组群像,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还有无名的一些英雄,普通的老百姓,还有普通的士兵,一个个或者说很熟悉或者都是很陌生的面孔,他们共同组成了我最后的一个整个段落的回顾,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当时我在机房完成这组画面已经是深夜了,当时看了让我自己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基本了却了我当时在山颠上的一次情感的牵挂吧,可以这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