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栏目|
原来如此|创新无限(停)|地理中国|自然传奇|探索·发现|百家讲坛|人与自然|科学世界(停)|百科探秘(停)|天下大观(停)|科技人生|走遍中国|走近科学|绿色空间|科技之光|科技博览(停播)|国宝档案|中华民族(停)|读书|见证·亲历(停)|见证·影像志|重访(停)|见证·发现之旅|人物|大家|
卫视栏目|
世界游|杨澜访谈录|丝路·发现|这里是北京|天下收藏|魅力发现|漫游日本|今日往事|文明中华行|故事中国|档案|记忆之红色经典|玩转地球|中国游|行者|新杏坛|经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码|武当百谜|故事甘肃|影像世界
植物|臣相|二战|皇陵|行游|国粹|史说天下|人文地理|密档|时尚|考古探秘|中国皇帝|航空航天|奇趣|奇幻科技|清朝|历史时刻|易中天|UFO|文化艺术|红楼梦|名人|灾难|收藏|明星艺人|女皇女王|女性|黄帝|慈禧|运动|能源环保|气候|建筑工程|人体|民俗民族|生活|历史揭秘|宗教|刑侦探案|三国|专家|海洋|科学探索|宇宙奥秘|未解之谜|人文|动物|民生|名家大师|武侠寻踪|生命星球|战争|自然发现|国学|悬案秘闻|事件|名著名家|经典纪录|古迹遗址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5日 18:05 | 来源:
![]() |
喜玛拉雅中心设计师 矶崎新
老的建筑开始拥有新的生命,新的上海又该如何打造呢?作为上海人,他们怎样能让自己生活更美好呢?上海的城市建造者戴志康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
近些年,戴志康在尽力打造是城市生活的另外一种态度,他曾经建造“十乐”会所与“九间堂”社区,目的就是将中国传统的小桥流水的意境和现代生活有效结合。这些建筑的房间内会巧妙设计水流的通道、当中点缀小巧的园林景致,让我们的住宅拥有中国传统的典雅、高洁、淡泊的文化韵味。戴志康认为这些建筑才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而在上海的城市规划项目中,戴志康的喜玛拉雅中心给城市的地标建筑带来新的概念。喜马拉雅中心是由晶莹透亮的立方体和自然质朴的异形体构成。中央不规则的异形体内,包含喜玛拉雅美术馆与大观舞台。两边则是商业设施与文化社区。异形体犹如从地下自然生长出的“林”,支撑起整个喜玛拉雅中心。戴志康的思想中一直认为,现代的城市不应该丢失中国的传统建筑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巧妙结合”。在古代,工匠们发明的榫卯、三角、以及梯形结构,是当时人们发现的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建筑结构方式。所以有些古建可以屹立数千年之久。今天人们虽然凭借强大的科学技术建造出更多的建筑奇观。但是,这些高科技也让一些人开始淡忘自然界中那些恒定的规律。于是他开始怀疑这些建筑是否也能屹立上千年?所以喜马拉雅中心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林”的部分是计算机考虑受力、美学、与自然规律等条件后,不加人围干涉自然衍生出的结构。这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全新的尝试。在设计“林”的时候,戴志康只告诉计算机,“林”的面积有多大、“林”需要支撑的重量是多少,以及林与地面有33个支点。然后,关于林的所有造型都是由计算机根据自然力学规律衍生出来的。在方案中“林”被设计成公共的文化广场,戴志康想用巨大的金属树枝,以及那些自然蜿蜒的枝干来提醒人们你正在享受建筑给你带来的快乐。这并是一座仅仅只带有视觉冲击力的地标建筑,它同时成为传统审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生动范例。
所以,在戴志康的设想中,城市未来的关键词是“和谐”,这两个字蕴藏中国古老文化,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这正是城市发展的恒定规律。
责编:苗苗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