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科教微信订阅号,敬请关注!

人物历史自然科技文化军事文化经济专题

《原来如此》行车安全之车祸瞬间(20151220)

科教频道节目预告 央视网 2015年12月18日 15:3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临近新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雨雪天气的影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冬季道路湿滑难行,雾、雪、冰、冻等异常气候,使道路状况复杂多变,松软的积雪将道路覆盖,影响驾驶员对路况的判断,挤压后的雪变成硬雪路面甚至是冰面,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操控性能,人们对雪地行车准备不足,加上日常形成的驾车习惯,给驾驶员造成了诸多安全隐患。那么,雪地行车,究竟怎样操作才能避免车祸的发生呢?车内的哪些设备能够在危机时刻保护我们的安全呢?

行车安全之车祸瞬间

《原来如此》行车安全之车祸瞬间

  车祸瞬间,车内的哪些设备能够确保我们的安全呢?冬季汽车低速行驶,我们是否还需要安全带的保护呢?由于安全原因,有些道路往往会限制车速,并且大多数都会在每小时60公里以下,而正是这样低速行驶的状态,让很多人认为,即便是撞车也不会对自己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此时安全带可以不系,究竟是这样吗?

  为了更为准确的测试出实验结果,王楠准备亲自做在实验滑台车上,亲自尝试。用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和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进行紧急刹车。来测试安全带对低速行驶的影响。在达到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时,我们发现,王楠的身体已经飞离了我们准备的滑台车。为了安全起见,王楠不敢再尝试更高的速度。但是,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两位验证者准备启动大型实车测试。

  我们要测试一辆全新的汽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冲向一堵钢筋水泥浇灌而成的墙体,由于此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两位验证者决定用仿真假人来进行此次实验。仿真假人从皮肤到骨骼、颈椎,都是模仿真人制作的,用它来做实验能够很好的验证实验结果。验证者从假人家族里挑选出一个男性假人,这个假人无论从身高到体重基本符合了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它将代替我们来完成此次实验。

  我们通过高速摄影可以看到,汽车一受到撞击后,前保险杠立刻凹陷进去,此时,以每小时50公里行驶的汽车整体已经停下。但是汽车里的假人,仍然在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前行。在极短的时间内驾驶员的头部已经砸在了挡风玻璃上,并且胸腔也已重重地砸在了方向盘上。接下来,司机被这个力量向后甩出,在驾驶舱内翻滚,而乘客一侧,在经过了撞击后,头部直接击穿挡风玻璃,玻璃的碎片刺穿了他的皮肤、甚至骨骼,把他卡在挡风玻璃中,而撞击后,向后的作用力再也没有让他的头颅从挡风玻璃中拔出。

  行车时系好安全带已经被纳入我国法律,由于行车不系安全带导致车祸中造成了无数惨剧。但是,安全带究竟有多结实?它在危及时刻,真的能够救我们一命吗?验证者们决定继续测试。仍然在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来测试,在带好安全带的情况下,进行紧急制动,安全带能够确保我们的安全吗?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驾驶员位置方向盘已经严重变形,并且上面黏上了假人鼻梁上的油彩,这就说明这个方向盘是被驾驶员的头颅砸中后导致变形的。而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只有前方面板处沾上了假人面部的油彩,但是并没有损坏,说明副驾驶上的乘客受伤较轻。

  所以,由此看来,只是佩戴安全带,并不足以完全地保护我们生命安全。那么,汽车上还有哪些装置能够在车祸瞬间大大降低我们的受伤程度呢?

  我们知道,当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人体会因惯性向外飞出。这个时候汽车内的一个安全设备——气囊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它会及时地打开包裹住我们的身体避免我们受到伤害。但是气囊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打开呢?气囊弹开的瞬间能抵挡住人体向外的冲击力吗?两位验证者准备继续实验。工作人员特意为两位验证者做了一个实验台,实验台的这个黑色的小方块就是控制气囊引爆或者不引爆的装置,简称ECU,它就相当于我们的大脑,当它感觉到撞击时,它就会立刻发出指令,引爆气囊。但是,气囊弹开的瞬间,真的能够快速保护好我们的安全吗?

  我们发现,如果一辆汽车发生了碰撞在0.09秒的时候,人体就会向前撞击汽车,发生危险。0.09秒的时间有多快呢?我们对马笑舒眨眼时间进行了测试。我们通过高速摄像可以看到,马笑舒的眨眼时间也是0.09秒。也就是说,如果发生了车祸,那么在眨眼的瞬间,人的身体就有可能撞击到了车体受到伤害。那么,如果气囊能在这个时间内打开,应该就能够确保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我们通过高速摄像计算出时间,气囊从点爆到充满只用了0.03秒,比人正常的眨眼快了足足3倍,它能够保证在人体接触到汽车之前就完全打开。

  安全气囊究竟能否确保我们的安全呢?两位验证者决定用地下的牵引装置,牵动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撞击对面这堵钢筋水泥砌成的墙面。看看在只有气囊的保护下,车内的假人会发生什么情况?

  通过高速摄像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在一接触到碰撞壁时,汽车的保险杠以及前机盖立刻凹陷进去,此时,人体还没有因惯性前移,但安全气囊已经打开。接下来,人体会因为惯性开始向前移动,在接触到安全气囊的时候它已经完全打开。人体砸在了安全气囊上,安全气囊此时很好地保护住了人体。但是接下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假人在和安全气囊接触后,并没有停止运动,并且安全气囊的弹力让假人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假人直接冲向了挡风玻璃上部,在撞碎了玻璃后假人被安全气囊的弹力向后弹出在车内进行了二次撞击。

  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测试的都是单独使用安全带或者单独使用安全气囊,结果证明,每一种情况下,车内的假人都会出现致命的危险。那么,在车祸的瞬间,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呢?马笑舒和王楠决定用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双重保护措施,在这样的层层保护下,车内的人员能够安全吗?原来如此,佩戴安全带,并用了安全气囊的50公里正面碰撞实验,马上开始。

  通过高速摄像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在一接触到碰撞壁时汽车的车头部位立刻凹陷进去,直至车轮的前轮碰撞到墙壁上。此时车辆整体停止,驾驶室空间完整。假人开始向前运动,但由于安全带的约束人体向前运动的速度明显速度变慢。并且在假人开始运动之前两个安全气囊已经全部打开,稳稳地包裹住了人体,没有进行二次碰撞。

  冬季为一年当中,交通事故最为高发的季节,雨雪在低温下凝结使路面变得湿滑,部分路段存有积雪。结冰、坑洼不平、复杂多变的路面,使得日常路面的行车经验,在冰雪路面上完全失效。冰雪路面与普通路相比,关键是摩擦力减小,所以需要的制动距离变长。因此在冰雪路面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必然要增加,那么与前车保持多大的车距才是最为安全的呢?

  两位验证者将以每小时30公里的时速在干燥路面上行驶。到刹车线处采用一脚刹车制动来观察车辆的制动情况。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在干燥路面刹车,测量的刹车距离为4.3米,而在冰雪路面则分别为15米和17米。原来,冰雪路面相对于干燥路面而言,其摩擦力大大减小,机动车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的原因,车辆仍有向前的速度,轮胎受到向后的摩擦力作用使汽车停下来,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刹车时间和刹车滑行的距离越长,那么,在冰雪路面上,是否有什么方法能够减少车辆滑行的距离呢?

  这一次,两位验证者将在冰路上用各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刹车,马笑舒选择的是边拉手刹边踩刹车,而包呼和则采用的是一脚踩死的方式。究竟哪种方式能够减少车辆的滑行距离呢?通过实验,马笑舒按照她的方式,边拉手刹边踩刹车,车身偏离出预定路线冲向了反向车道,而包呼和虽然稳稳挺住,刹车距离却并没有减少多少,而教练告诉我们,在雪地和冰面行车,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采用点刹的方式,一点点的踩下刹车。这样才能确保车子平稳且快速的停下。

  冬季出行,我们都会小心谨慎,减速慢行。而这时,就会有很多人选择不系安全带,那么,汽车在低速行驶的状态下,我们还需要安全带保护吗?安全带又能否承受住车祸瞬间人体向外的冲击力呢?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国车辆的保有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车祸发生的比率也在不断上升,车祸瞬间,除了安全带以外,汽车上还有哪些装置能够大大地降低我们在车祸中的受害程度呢?安全气囊能否在第一时间保护住我们的安全?气囊弹开的速度能快过车祸发生的时间吗?敬请收看《原来如此》“行车安全”之车祸瞬间。

相关阅读 原来如此 | 科教
我要纠错编辑:俞阳阳 责任编辑:
实时热点
  • 历史
  • 科技
  • 人物
  • 经济
  • 军事
  • 自然
  • 文化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Android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热点推荐更多
《开讲啦》
《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详细 >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详细 >
《等着我》
中国唯一一档利用国家力量为普通大众实现“团圆梦”的大型服务类节目。我们..详细 >
百家讲坛 《风云南北朝之苻..
苻坚是南北朝时期前秦的一位君主。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里都空前成功,文治武功..详细 >


热点专题更多

860010-1119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