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科教微信订阅号,敬请关注!
原标题:
《戏里戏外说历史》之《赵氏孤儿》五 11月21日播出
在国内,元杂剧《赵氏孤儿》一直在被改编,在国外,“中国孤儿”也曾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早在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35年,《赵氏孤儿》就被翻译成法文,传到了欧洲,然后又被翻译成英文、德文、俄文等国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伏尔泰以此改编的剧作《中国孤儿》在巴黎的上演,更是成为了欧洲戏剧界的盛事。
持续升温的“中国热”,使得法国人对所有中国的物品和文化都十分迷恋,文学作品当然也不例外。那么,元杂剧《赵氏孤儿》究竟是怎么传到法国的?为什么在中国浩如繁星的文学作品中、翻译者偏偏选中了《赵氏孤儿》呢?
康熙的女儿、大清国的公主突然出现在巴黎,使得众多法国贵族争相追捧。这究竟是真实事件还是坊间传说?中国风尚中的巴黎奇闻,这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那么,《赵氏孤儿》是怎么传到欧洲的?最早的翻译者是什么人?为什么三百年前的欧洲对中国文化会如此热情呢?
听着故事读历史,透过脸谱寻真相。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戏里戏外说历史》之《赵氏孤儿》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