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科教微信订阅号,敬请关注!
原标题:
《戏里戏外说历史》之《赵氏孤儿》六 11月22日播出
二百六十年前,公元1755年,在法国巴黎的法兰西歌剧院,一部戏剧新作隆重上演,随即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成为刮向欧洲文化界的一场旋风。这不仅仅是因为其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伏尔泰,也是因为这部《中国孤儿》的故事取材于遥远的中国。
没有到过中国、不懂中文的伏尔泰,借助一个并不完整的《赵氏孤儿》法文本进行创作,那么他的作品《中国孤儿》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剧本呢?
伏尔泰为什么对中国文化如此钟爱?这部由法文本《赵氏孤儿》改编而来的《中国孤儿》,与原版的《赵氏孤儿》相差甚远,但为什么伏尔泰坚信,他的作品《中国孤儿》体现了中国精神。那么,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伏尔泰?他为什么一定要创作《中国孤儿》这个剧本呢?
听着故事读历史,透过脸谱寻真相。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戏里戏外说历史》之《赵氏孤儿》第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