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科教微信订阅号,敬请关注!
原标题: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三部第八集【2月19日播出】
主讲人:钱文忠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等节目。2013年主讲《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一二部。
节目介绍:
2015年春节期间,《百家讲坛》继续推出《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三部,今天播出《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三部第八集《支 柯》。
支姓
支姓[读shì(士),也可读zhī(知)],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3位,2014最新百家姓排名支姓311位。2014年据支姓宗亲网不完全统计:支姓一族如今已遍布25省310多处集居地,人口约17.3万。
支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籍《高士传》记载:传说尧舜时,隐士子州支父是一个博学渊源的人。在子州支父的后世子孙中,便以其字为姓氏,称支氏,这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该支氏族人多尊奉子州支父为得姓始祖,正确读音作shì(士),且不与大月氏国支氏、析支国(党项)支氏、黄支国支氏、条支国支氏族人合谱。
此外,支姓还有很多是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源于月氏部族,出自西汉时月支族人的后代。史辑《古今姓氏书辨证》、《贵姓何来》等记载,秦汉之际,西域有月支国,其部族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公元前177~前176年,月支国遭到匈奴民族的连续攻击之后,大部分族人被迫西迁到新疆伊犁河流域,称为大月支,又迁徙到妫水流域,再后征服了邻国大夏,并在其地安居乐业;少数没有西迁的部族进入祁连山,后与羌族人杂居,称为小月支。
东汉时,中原地区又来了一批月支人,也是主要从事于佛教,而且引进了民乐乐器效忠东汉王朝,据传,后来流传于唐朝的乐府名曲《阳关三叠》,就是按月支人的思乡之曲《渭城曲》改编的。
柯姓
柯姓得姓有四种,其中出自姜子牙的一支和我们熟知的成语“一鼓作气”有关。
这支柯姓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是姜子牙的子孙。春秋时,齐、鲁两国以卫国为借口,爆发了著名的“长勺之战”,结果齐军在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谋下大败。两年后,齐襄公联合别国共同伐卫国,乘机占据了卫国的柯邑。之后,齐襄公将柯邑封给自己的一个儿子,后代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柯氏,世代相传至今。
柯姓得姓也有源于职业,出自春秋时期柯工。柯工就是伐木工人,春秋战国乃至汉朝时皆称“柯工”、或简称“柯”。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的东北地区,以伐木为生的职业工人,仍多称为“柯工”、“老柯”、“柯倌儿”等。具体职业就是专门砍削边枝的,使所伐之树成为原木的辅助性工人。柯,实际上就是斧柄,在典籍《诗·豳风》中就记载:“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在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更详细说明:“柯长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