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科教微信订阅号,敬请关注!

人物历史自然科技文化军事文化经济专题

《1937南京记忆》第二集

国家公祭日央视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 CNTV 2014年12月13日 15:0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画面】苏国宝纪实跟拍

这位叫苏国宝的老人,当年只有10岁,他还记得在难民营里曾经见到辛德贝格的情景。

【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苏国宝(87岁):丹国(丹麦)人是红头发,他人倒不怎么胖。德国的那个京特,他的脸、胡子毛拉拉的,蛮胖的,1个人给了我1块洋钱,我表示感谢他们救命之恩。当时1块洋钱能买到100多斤米,所以救了我一家,所以在那个雪上加霜的时候,艰苦生活,亏了他们救了我。

   【画面】辛德贝格所拍摄当年的照片

辛德贝格曾经做过摄影助理,他用自己的相机拍下了很多江南水泥厂附近遭日军杀害的死难百姓的照片,这些照片被命名为《辛德贝格相册》,收藏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档案馆。

   【画面】20世纪30年代西方历史影像,朱学范年轻时的照片

1938年3月,辛德贝格离开南京,取道瑞士回国。在日内瓦,他遇见了出席第24届国际劳工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朱学范邀请他为与会的各国代表和记者100多人放映了马吉牧师拍摄的影片。

【采访】中国青年报驻江苏记者站原站长 戴袁支:电影放映的时候,辛德贝格坚决地让妇女和儿童离开,说这个影片当中有好多是比较残暴的(画面),这些观众是不宜在场的。那么辛德贝格一边放映还一边做了解说。那么这个情景由辛德贝格做编辑的父亲都记录下来了,记录下来以后就发表在丹麦的《奥泽新闻周报》,那么电影放映完了以后,朱学范先生要来了辛德贝格的护照,那么在辛德贝格的护照下,有一个题字,上面写辛佩(博)先生中国之友,就称赞辛德贝格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画面】辛德贝格和京特的照片,“见义勇为”锦旗,2006年新闻资料

辛德贝格,这个当年只有26岁的年轻人,凭借着巨大的勇气,和德国人京特一起,在南京郊外的江南水泥厂难民营救助了2万多名难民。被救助的难民辗转送给他一面锦旗,上面绣着今天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4个大字:见义勇为。2006425日,辛德贝格的外甥女玛丽安来南京时,将这件珍贵的文物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画面】丹麦女王来南京参观纪实跟拍

    2014年4月27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这是纪念馆接待的首位现任的外国国家元首。

在纪念馆的和平广场上,女王和她的丈夫一同为中丹和平树培土浇水,并亲手插上了一支“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画面】美国纳什维尔基督会档案馆外景,朱牧师工作画面

字幕美国 纳什维尔

美国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这座普通的教堂建筑是美国基督教会档案馆所在地。

朱晓陵牧师,美国基督会、美国加拿大联合基督教会世界事工部亚太执行干事,一次偶然的机会,朱牧师发现,纪录影片《南京》中所讲述的大部分西方传教士档案,都静静地沉睡在这里。

   【画面】朱牧师在档案馆查找资料纪实跟拍

【朱晓陵牧师 纪实段落和同期声】朱晓陵:基督会的档案馆在这个档案馆里面我们存了有许多档案,这些档案包括中国的档案,也包括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部分档案,像我们的传教士魏特琳、裴瑞德,还有贝兹(贝德士)。

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穿行,长久以来,关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救助难民的西方人的故事都埋藏于浩如烟海的资料和档案之中。

【朱晓陵牧师 纪实段落同期声】:你看这么多老照片,我们从库房里头拿出来,这是南京的记忆,这也是中国人民的记忆,这也是全世界人民的记忆。你看这张照片,5个护士抱着5个新生儿,家庭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这也是在战前,但是战争,南京大屠杀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带来的是医院变成了难民营,带来的是毁坏家园。   

我要纠错编辑:胡悦 责任编辑:
实时热点
  • 历史
  • 科技
  • 人物
  • 经济
  • 军事
  • 自然
  • 文化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Android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热点推荐更多
《开讲啦》
《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详细 >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详细 >
《等着我》
中国唯一一档利用国家力量为普通大众实现“团圆梦”的大型服务类节目。我们..详细 >
百家讲坛 《风云南北朝之苻..
苻坚是南北朝时期前秦的一位君主。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里都空前成功,文治武功..详细 >


热点专题更多

860010-1119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