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科教微信订阅号,敬请关注!

人物历史自然科技文化军事文化经济专题

《1937南京记忆》第一集

国家公祭日央视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 CNTV 2014年12月13日 14:5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张纯如书信摘录】

很遗憾,尽管有大量的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包括无数种不同语言的档案资料,以及照片、影片。还有广泛流传的新闻报道,但是日本极端分子,仍声称一切都是宣传,是伪造的。

张纯如曾经表达过这样的心境,“我写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愤怒的感觉,这本书能不能赚钱并不重要,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写作期间,由于每天都要接触大量日军暴行的纪录,张纯如的精神受到很大创伤,失眠和忧郁,让她掉了很多头发,体重锐减。

【采访】张纯如好友 芭芭拉梅森:当纯如接触到这些痛苦的时候,她发自肺腑地感觉到那种痛,当她在写作的时候,愤怒和痛苦交加,她将与受害者交流和看到的案卷的痛苦化为自己的痛苦,这本书的整个创作过程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无比痛苦的经历。

张纯如撰写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于199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60周年之际在美国出版,这是第一部用英文写作的全面记录侵华日军对南京所犯暴行的著作。书中引用了大量中国、日本,以及来自英国和美国等亲历者的资料,许多资料都是张纯如在采访研究过程中挖掘出来,并首次公布于世,其中就有拉贝日记。

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便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它连续3个月被列为《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并再版了15次,印量达50万册。

【采访】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编辑 苏珊·纳比勒:这本书最初的读者都是华人,实际上是华人妇女。慢慢地,一些年轻孩子走到她面前说:“我是日本人,但是我想知道真相,在我的国家我们无法找到真相。”然后,读者群体逐渐扩大,读者会走到她面前说:“我是犹太人,我们也遭受了大屠杀,我想了解你们的大屠杀”。然后,黑人也来了,加入了读者群。

1998年5月16日出版的《纽约时报》试图这样解释,“历史学家、艺术家、政治活动家们这样评价:如果说这本书有助于填补战争暴行空白的话,它同时也具有某种更深远的意义:对于太平洋战争和日本罪责的一种文化和政治上的觉醒。” 

 

我要纠错编辑:胡悦 责任编辑:
实时热点
  • 历史
  • 科技
  • 人物
  • 经济
  • 军事
  • 自然
  • 文化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Android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热点推荐更多
《开讲啦》
《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详细 >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详细 >
《等着我》
中国唯一一档利用国家力量为普通大众实现“团圆梦”的大型服务类节目。我们..详细 >
百家讲坛 《风云南北朝之苻..
苻坚是南北朝时期前秦的一位君主。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里都空前成功,文治武功..详细 >


热点专题更多

860010-1119080100
1 1 1